吸盘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吸盘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清朝的转衰和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-【xinwen】

发布时间:2021-10-12 11:37:11 阅读: 来源:吸盘厂家

一、“富贵如花”、“贫贱如草”

皇帝即位初期,,无论在经济上、政治上、军事上、文化科学上都有所发展,达到了清朝极盛的顶点。但是,中叶以后,土地集中现象极为严重,统治阶级奢侈腐化、挥霍无度,大小官僚贪污成风、鱼肉人民,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,农民起义不断爆发,因而埋下了清朝中衰的种子,导致了长期积弱局面的开始形成。

封建阶级剥削农民的手段,主要是通过占有土地攫取地租。乾隆中叶以后,土地兼并之风,更是日甚一日。

乾隆初期,有个漕运总督叫杨锡绂的上疏奏道:“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,大约十之五六。”而到了乾隆末年,则有人记录说:“(如今)占田者十无一二,佃田者十之四五,而无田可耕者十之三四。”不到十分之一二的人,兼并得大量的田地,其余十分之八九的人,不是沦为佃户,就是变成乞丐或流民,这已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!

无田可耕而又无资充佃的农民,只好跑到城市里出卖劳动力和当乞丐,或者逃亡到边疆和偏僻地方谋生了。元年(1796)二月,“十全老人”和嘉庆皇帝居住的北京城的一个寒冷之夜,冻死街头的乞丐就有八千人,可见当时乞丐之多!而从康熙末年起,河南、山东、直隶等省的破产农民,到口外开荒种地的就多至十余万。湖广、广东、江西等省的破产农民,时期,跑到四川糊口的,也不下数万人。乾隆中叶以后,这种赖出口外以资生计的破产农民的人数,不但继续突破政府的封禁而有发展,而且,各省的深山老林中的“棚民”也越来越多。川、陕、楚边界的南、巴老林中,土著人民还不到十分之一二,湖广的流民却占了十分之五,江西各省的流民则占了十分之三四!

背井离乡、流落异地的流民不得温饱,故土难离、忍气吞声的佃农,也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,而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的官僚、地主和富商,却一个个锦衣轻裘、食不厌精。

真是“富贵如花”、“贫贱如草”,土地高度集中以后必然这样。

二、从“太平之君”到“散财童子”——乾隆皇帝的无度挥霍

清朝经过康熙、雍正和乾隆中叶以前的恢复和发展,生产发达、国力强盛,每年收支,至少都能结余五百万两以上。

然而,谁能料到,乾隆末年,库存却已告匮,年剩二百万两,一遇灾荒,除了变相加赋,同时大开捐纳,便毫无办法!

乾隆大量的积贮、大宗的收入,跑到哪里去了?除了军费、河工、宗室俸禄和官吏俸禄、养廉之外,官吏的贪污和乾隆皇帝的铺张浪费也是一笔大消耗。

乾隆皇帝大修避暑山庄,所费亿万,大修圆明园,也不下亿万。

乾隆皇帝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六十大寿、七十大寿、八十大寿,以及乾隆皇帝本人八十大寿之日,那就更是大肆挥霍之时。

乾隆皇帝六次南巡,五次巡幸五台山,五次告祭曲阜,七次东谒三陵,两次巡游天津,一次登赏嵩山,一次游览正定,多次避暑热河,加之“十全”用兵,又费军费一亿二千万两以上,乾隆四十七年(1782)还增加常备兵额六万名,岁添饷银三百万两,因此,他确实是大伤了祖宗积聚起来的元气。有人曾经打比方说:乾隆皇帝“好像一个纨子弟,得了先人丰富的遗产,穷奢极欲、富丽堂皇”,结果,成了清朝盛衰转变的枢纽。这话,不能说毫无道理。

三、“跌倒,嘉庆吃饱”——乾隆末叶官吏的贪婪

月色明如许,嗟余困不伸。

百年原是梦,卅载枉劳神。

……

对景伤前事,怀才误此身。

……

这是在乾隆末叶当了二十多年大官的和,入狱之后写的一首诗。

和和怀的什么“才”,犯的什么罪?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他的历史:他,姓钮祜禄氏,是满洲正红旗人。由于他的高祖尼牙哈那有军功,他承袭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;但他本人,乾隆中叶还只不过是咸安宫官学里一个小小的官学生,乾隆三十四年(1769)才被选充拜唐阿满语:执事人。,在銮仪卫里当差。一天,乾隆皇帝要坐了御轿出去,黄盖却找不到了,于是厉声责问:“究竟是谁的过失?”和应声插嘴:“典守者不得辞其责!”乾隆皇帝循声看去,觉得和仪度俊雅,不禁有点欣赏;一路上问他四书、五经,和奏对得也很不错。巧言令色的和,从此开始,逐渐博得了乾隆皇帝的信用。有的、笔记说:和之所以被乾隆重用,是因为他长得很像乾隆年轻时爱过的一个父妃,该妃被赐死时乾隆曾抚尸说:若有缘,请在20年后重逢。事虽荒诞,却也可见封建帝王的任人标准。他很快当了仪仗总管、侍卫,不久升为副都统、侍郎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)四月,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;乾隆四十二、四十三年(1777、1778)间,便由尚书授大学士,逐渐成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大官,专了朝权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,儿子丰绅殷德,还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——和孝公主。自此以后,和更是外结封疆大吏、领兵大员,内掌官吏任免、财政收支、刑法诉讼、谏议策划、政令公文。他的弟弟和琳当了都统,他的亲家苏凌阿当了大学士,甚至他早年的师傅等也当上了御史、侍郎之类的京官,真是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,也说明和一上台就注意“内而公卿,外而藩阃,皆出其门。”

和每天上班入朝,文武大员都要伺立道旁,夹道迎送。人们称这迎送的人墙为“补子,官员着青色贡缎外褂,胸前、背后各绣彩纹一块(亲王、郡王绣圆形),称“补服”,俗称“补子”。胡同”,还有人描写道:

绣衣成巷接公衙,弯弯曲曲路不差。

莫笑此间街道窄,有门能达相公家。

由此可见和威权之重。

和权越大,胆也就越大。他的特点是最爱榨取钱财和收受贿赂。就连皇子永锡要承袭肃亲王的爵位,也被迫把前门外两所铺面房送给了他。给他送银子几百两至千余两的人名,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。甚至下面给皇帝的贡品,上等的也先被他扣下。

嘉庆四年(1799)2月7日,89岁的太上皇乾隆皇帝死了,第三天,给事中广兴、御史王念孙等就向嘉庆皇帝揭发和;三天之后,嘉庆皇帝就宣布他有20大罪,把他逮入监狱,十天之后,下令赐死。在逮捕和的当天,查抄了他的家产。

和的田产共8 000千顷。在蓟州,他还造了坟茔,茔中立了享殿,开了隧道,人们称之为“和陵”。

和寄顿移挪的东西不算(有个叫萨彬图的官员,就提出还要继续追查,嘉庆皇帝不同意)只据嘉庆四年(1799)2月11日嘉庆皇帝所说:查出没收的和家产109号,83号还没估价,单算已估价的26号,即合银223 895 160两!若按近人梁启超的估计,和的全部家财,则有八万万两之多!和得宠不过20多年,积赃竟至数万万两,全国大大小小的贪官,又不知一共敛聚了多少,人民遭受的压迫剥削程度岂不可想而知!

四、“大元帅”与“草鞋”——人民的秘密结社

天地会,又称“三合会”、“三点会”等名,会内自称“洪门”。有人说,它起源于初年;也有人说,它起源于经营之际。“洪门”是借用明太祖的年代“洪武”表示拥护明朝,实际上它原来也确实是反满派志士反清复明的斗争工具。清朝的民族压迫(发、改衣冠、屠城和迁海等),使它得到了广泛的群众基础。满、汉地主阶级合流,统治渐趋稳定之后,满、汉畛域亦未消除(满官地位优越等),明朝一些遗老遗少就“祝发入道”当和尚,有的还参加农民起义军(如康熙时张念一奉“朱三太子”起义的军中有僧洞然,朱一贵起义军中有“异眼怪饰”僧和万和尚)。康熙年间,活动在以川、黔为中心的西南、西北、长江流域的“留汉”(后来叫“哥老会”),也是一个秘密反清的组织,它和天地会是同一起源。清朝的高压政策,迫使这种组织,从雍正十二年(1734)以后转入地下,但乾隆初年,它们却在各省广泛活动了。

清朝官方文献最早提到“天地会”的,是乾隆四十四年(1779),而它的正式创立(命名“天地会”)却在乾隆三十年(1765)前后。福建漳浦人洪二和尚(本名郑开,法名提喜,乳名洪)是它的创始人。它的创建地,是广东东江、北江、西江三江汇合处一带。它很快发展到了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各省和南洋诸国。清朝的民族歧视和乾隆中叶以后阶级矛盾的渐趋激化,给它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它起初只是一种迷信色彩较淡薄的,以广东三江汇合处的肩挑负贩者、小商贩、小本营生者以及其他一些贫民流浪者的互助组织,成员之间平等、团结、嫉恶如仇、打抱不平,所以又叫“兄弟会”。但是,很快得到了南方各省人民的广泛拥护,一些明朝的遗老遗少、知识分子也纷纷加入。只要是有旧会员介绍,又习了暗语的人,香主便在城外设场,以演戏、放马为名,举行吸收仪式加以吸收。这样乾隆末叶,天地会到处山堂林立,人们不论身处何地,只要隐语相通、暗号相符(喝茶、抽烟俱用三个指头;大、二、三指代表天,四指、小指代表地;大指、二指代表人,等等),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同志。

天地会最初的宗旨、口号,是“顺天行道”、“争天夺国”,后来更明确地提出了“反清复明”。入会誓文有36条,会规有21则,此外还有十禁十刑,内容大抵是抗清不降、义气相帮、勇斗不畏、严禁淫诓。天地会的诗歌有六七百首,不少首明确提出反清,其一说:

三点暗藏革命宗,入我洪门莫通风。

养成锐气复仇日,誓灭清朝一扫空。

对联也有:

身背宝剑游我门,手执木棍打江山。

可见,它反清主张用暴力手段。这较之明末清初的“复社”、“畿社”、“明社”、“雪苑社”、“惊隐诗社”、“望社”以及后来的“西湖诗社”等等单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会社,是强得多的,比它们那种“乐志林泉、跌宕文酒、角巾野服、啸歌于五湖三卯之间”的斗争方式,积极得多。

天地会的结合比较自由,组织也较分散。

哥老会,乾隆末叶也有发展,到19世纪太平天国失败后,它更广泛地发展起来。成员间兄弟相称、义气相结,首领称“掌柁”或“正龙头”,下设内八堂(副龙头、坐堂、陪堂、刑堂、理堂、执堂、盟堂、香堂)和外八堂(心腹、当家、管事、福禄、巡查、大九、小九和老么)等,会员不论身份,不论士、农、工、商、文、武、贫、富,都得拜师傅。只有血统不纯粹(有满族血统)的,以及剃头匠(因为他们曾为清朝搞过发)、轿夫(因为他们接近官员)和伶人(因为他们为官僚演戏)才不得加入。哥老会的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性质,从这也可以看得出来。它的宗旨,也是“反‘满’复明”。

乾隆末叶土地的高度集中、官吏的疯狂掠夺等,使另一系统——白莲教系统的秘密结社也发展起来。

清朝很早就禁止结社,但是人民却希望过好日子。白莲教适应了人民的要求。它提出了“红阳(指现在)劫尽,白阳(指未来)当兴”、“清朝已尽”、“日月复来属大明”的口号,又信奉“同教人都生于天宫”、都是“无生老母”的儿女、不分男女老幼、统统平等,主张同生死、共患难、“不持一钱可以周行天下”,而且还要“教中所获资财,悉以均分”、共同享受。这一切,对于广大劳动人民,尤其是那些破产而漂泊无定的流民,具有很大的吸引力。白莲教还通过给穷人治病、教拳等方式扩大影响,并常常把经文编成歌词,配上民间小调,击渔鼓、打竹板、说说唱唱来传教,因此,它就更广泛地得到了流传。

像天地会后来衍生出许多支派、名目(如三星会、小刀会、匕首会、棒棒会、三点会、三合会、仁义会、孝义会、双刀会、江湖会、在园会等)一样,白莲教也有许多的分支(如罗教、清水教、圆教、长生教、弘阳教、天理教等)。

乾隆末叶,白莲教得到了大发展。福建、台湾一些地方,罗教教堂竟有74座,福安一县,从教男女即有2 600多人。云南大理人张保太,自称是49代收园祖师,影响及于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苏、山西等省。

天地会、哥老会,大多只是个人参加;而白莲教,人们则往往是举家齐入。老头儿、老太太、大人、小孩、妇女,甚至许许多多的寡妇,也都公然加入,他(她)们练习拳、棒,练习气功,画符念咒,每月还利用一两个深夜,男女毕集,传授秘技。总之,他(她)们是随时准备参加战斗的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,王伦就率领清水教徒,在山东发动过农民起义。

秘密结社,是广大劳动人民,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形势下,在清朝统治者高压政策的逼迫下的一种革命的(当然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的)组织形式。乾隆中叶以后,这种形式广泛地被汉族人民利用了;而被压迫的少数民族人民,则大多直接地发动起义斗争。

五、西北烽火——回族、撒拉族人民起义

清朝最高统治者一向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,一向鄙夷回教,一向贱视回民。雍正皇帝认为伊斯兰教“一无可取”、回民“率皆鄙薄之徒”。乾隆皇帝也说回经“鄙俚者多”。他们不仅把回族人民诬为“回子”、“回逆”、“回贼”,而且,把“回”字甚至也写作“”,以表示回族人民“不侔(等)于人类”!

居住在陕、甘一带的回族人民,不满于清朝入关后的屠杀政策,顺治年间,曾在米喇印、丁国栋等率领下,举行过起义,参加的回民有十万人,号称百万。乾隆时期,居住在甘肃省循化厅(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附近地区)的回族和撒拉族甘肃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个少数民族。人民,遭到沉重的盘剥。最初,政府规定:水田下籽一石,交粮一斗五升;旱地下籽一石,交粮一斗。这个负担已经不算轻了,后来,政府还要在正赋之外,按田亩抽厘谷十分之一二。徭役、兵役也不少:征金川、征西藏、征准部、征台湾,打缅甸,都抽调回民和撒拉族人民。受灾,政府发点“赈济”,官吏们从中克扣,装进自己的腰包。布政使王望,吃驴肉只吃活的(从活驴身上一脔一脔地割取),吃豆腐得拿肥鸭汤煎煮!此外,朝廷还在循化厅设置“循化营”驻军,并指使地方官员挑起回族、撒拉族人民间的宗教斗争。

以前,回族是十几户、几十户、百户、几百户独立地聚居,各不相属,因此,伊斯兰各教坊也各不相属,教长也实行着聘请制。明末清初,尤其到了清朝鼎盛时期,随着生产的发展、人民间联系的加强,回族中地主势力的增大,于是,西北地区的回族中,便实行了世袭的地主教长制(门宦制)。这种门宦制的教长,既通过租赋盘剥教民,还通过念经勒索羊、布。回族、撒拉族人民,对此很是不满,恰好听说安定(今甘肃定西县)有个叫马明心的,从叶尔羌、喀什噶尔学习回来,创立了一个新教派,主张只诵墨克经,聘诵者不需交羊、布,只交56文“新忏钱”就可以,大家就把他请了来,和总教长韩哈济唱对台戏。早就和官府通气的韩哈济,再次报告官府,官府便派兵把马明心撵回,韩哈济依仗官府又不断向新教派挑衅,使矛盾越来越大了。这是乾隆二十七年(1762)的事。

但是,新教派却在受压抑中不断得到了发展,十二工当时循化地区分十二工(片),工工都有掌教,韩为总掌教。的回族和撒拉族人民,竟有九工信了新教!

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查家工的苏四十三,干脆请来马明心,要立新掌教,又遭到了旧掌教韩三十八的坚决反对;新教徒忍无可忍,便在苏四十三的统率下,进攻旧教各庄,杀了韩三十八和旧教徒40个。韩三十八的儿子跑到兰州陕督衙门告状,陕甘总督勒尔谨立即派兰州知府杨士机领兵前来,杨士机杀气腾腾,还扬言要清洗新教,这更激起了广大贫苦教民的义愤。4月14四日夜二更,新教徒男女二千,在苏四十三的率领下,袭杀了杨士机等官兵,夺了他们的器械,攻下了河州城。

勒尔谨把安定的马明心抓进了兰州城,起义军便渡过洮河,直逼兰州城下。他们拆断了黄河上的浮桥,使清军不得入援,随即将兰州城团团围住,四面大呼释放马明心。当时,兰州城里只有督标兵八百,在西关与起义军打了一仗,已经损失了三百多,布政使王廷赞强迫马明心登城谕众,未成,杀了马明心,起义军于是更加群情激昂。勒尔谨这时正在河州和起义军打仗,并在循化厅大捕起义军家属,听得消息,星夜赶回兰州城。

消息传到北京,乾隆皇帝大为震惊,一面速遣大刽子手阿桂、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领京师健锐、火器二营两千兵进“剿”,又令西安将军伍弥泰、提督马彪等驰援,一面又指示“以贼(回族,撒拉族中信旧教的人)杀贼(起义军)”。清军凑足了万余,但都落营于城东,不敢攻打驻扎在城西南高地的起义军;起义军又在城西南关外自由往来,清军仍不敢轻举妄动。清军和起义军小有接仗,也都败了,因此,每天夜里都自相惊扰,只好通宵达旦地放枪放炮壮胆。清军中的新兵,一见起义军,更是“惶遽”哆嗦。由于海兰察率旧教回军袭击起义军,起义军才不得不从龙尾山退居华林山。华林山“崖坑陡立,斜通一径”,形势险峻,加之山上牛马驴骡、粮秣火药充足,清军因而还是一筹莫展。乾隆皇帝一气之下,撤了勒尔谨的陕甘总督职,同时下令调来四川、西藏兵一千,蒙古兵七百,共同“会剿”。

6月份,清军围住华林山,开展了争夺西南大卡的车轮战。起初,起义军还是屡战屡胜,后来,起义军见清军又被打败,就回营休息,不料清军的伏兵却突然进行了袭击,占据了西南大卡,并截断了起义军的水源,使起义军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。

起义军突围不成,于是决定继续死守。不幸,8月12日,苏四十三在反击战中牺牲了。清军乘机再次猛攻,被起义军用石头砸退;清军抛掷火弹,妄图烧毁营门,也因天雨而未能奏效。8月15日,起义军撤入华林寺,在韩六十个等的率领下继续抵抗。清军攻之不克,放火烧寺,但起义军没有一个人出来投降,全部在烈火中壮烈捐躯,表现了回族、撒拉族人民反抗剥削、反抗压迫的崇高气节。

镇压了华林寺的起义军,清军又扑向洮南、安定、河州、唐家川、洪济桥,大肆屠杀起义军的余部和家属。家属中的女子,统被发配伊犁为奴,幼男全送云南监毙!他们不仅毁了各地新教寺堂,强设“乡约”,不准教民互相来往,而且还叫陕西提督移驻固原,固原总兵移驻河州,对回族、撒拉族人民进行严密的监视。

然而,人民斗争的火种是扑不灭的。家住通渭(甘肃)小山的田五(马明心的信徒),就在当年(乾隆四十六年,1781)冬天,又开始在远离家乡二三百里的地方,修筑了石峰堡,第二年加固它,在那里聚众礼拜,修造旗帜刀矛,挖窖储粮,以它作为重新斗争的基地。

乾隆四十九年(1784)5月,田五把回族、撒拉族人民的起义队伍部署在伏羌县的鹿卢山、静宁州的底店山、潘陇山,决定六月四日起义,不幸被内奸李应得告密,只得提前起义了。六月,田五首战负伤牺牲。战友马四圭等率众攻下通渭县城。甘肃提督刚塔强迫回民带路,被回民导入无人之境;西安副都统明善由静宁赶来,中途被起义军伏击毙命。起义军声威大震,顿时发展到几千人,横扫千余里,拿下村庄1 200余处。

乾隆皇帝下令逮捕陕甘总督李侍尧和甘肃提督刚塔,派福康安、海兰察带了火器营二千兵和川、藏、蒙兵万余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在八月中旬,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。

回族、撒拉族人民两次起义,使乾隆皇帝尝到了厉害。因此,在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,他一方面下令要“诛无孑遗”,一方面也不得不稍稍改变主意,告诫地方官,要他们“设法化导,不可区别新(教)、旧(教)之名,转资犄角也!”这就是说:别再划分什么新教、旧教了,别再挑起矛盾了,无论是新教还是旧教,都要统统设法开导。他害怕回族、撒拉族人民再起义。

六、“贼砍头矣!”——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

台湾的汉、高各族人民,很早以来就恨透了官府的压迫、剥削。乾隆十八年(1753)、三十三年(1768)就曾竖旗称社(“大肚社”等)反抗过。乾隆中期以后,反清的秘密结社——天地会,大规模地活动起来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),漳州人严烟曾在溪底阿密里组织过天地会,但是,台湾天地会的最大组织者还数林爽文。

林爽文也是漳州人,流落到台湾彰化县,住在大理庄,靠赶车度日。官吏的贪暴、穷民的困苦,激起了他打富济贫的决心。他于是平时也做“贼”、窝“贼”了。他把夺来的银钱用来帮助穷人,穷人很敬服他,他便号召大家加入天地会。他曾被捕入狱,大家把他买放出来后,他还是要跟“天朝”作对,还把从诸罗逃来的同志保护起来。

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(1787年1月),彰化知县俞峻带了大军,跑到离大理庄五六里的大墩,勒令庄民擒献林爽文和“逃犯”。这对早就想反抗压迫的广大庄民,不啻火上加了油。

大理庄是个大庄,有二三千人丁。在林爽文和其他天地会骨干的率领下,奋战七八天,一举歼灭了这股官兵。第二天,冒着大雨,便向彰化县城挺进,第三天,队伍发展到四千多人,砍倒竹栅,冲进了彰化城。

在彰化,林爽文建立了革命政权,被推为“顺天盟主大元帅”,封了将军、军师及各县、各港官员,造了各色“顺天”、“将军”、“元帅”军旗,留下几百人守城,挥军诸罗、淡水。1月24日,攻下了诸罗。

起义军的另一领袖庄大田,此时进攻凤山。凤山守将、参将瑚图里,领了三百兵驻扎城外迎战。1月31日天刚亮,二千起义军赶到,瑚图里放了一阵枪、炮,就纵马南追,岂知义军却由黾山北门直扑城中,攻入衙署,知县汤大奎自刎。

起义军声威大震,便猛攻台湾府城。在离城50里的盐埕桥,总兵柴大纪负顽抗。起义军先用几百只船从水路攻击,随后又用陆军从山上夹击,水陆两路,旋来旋去,使柴大纪成了“苟延一息,指日便可歼除”的“釜底游鱼”;也使二月份从大陆来援的水师提督黄仕简等不敢交锋。总兵郝壮猷费了50天的九牛二虎之力,好容易夺回凤山城,但起义军一反攻,他便又弃城逃进了台湾府城。

乾隆皇帝见援兵无力,又派第二批八千人的队伍,叫闽浙总督常青亲自挂帅。常青一到,就杀了郝壮猷、逮捕了提督任承恩,做出非打胜不可的姿态。不过,他既无学问,又不知兵,完全是靠给和拍马行贿发的迹,因此,躲在府城里日夜哭泣。这样,起义军在六七月间,已全部占领了离府城十里的各个村庄。常青不详,率军出城南,离城十里,骤遇义军万余,还没来得及打照面,便吓得哆哆嗦嗦,连马鞭子也举不起来了,大呼一声“贼砍老子头矣!”调转马头,一口气遁回城里,再也不敢出来。他还好几次要弃城逃走,连连谎报“敌兵有法术”,请求再增兵一万,并密札和,请求把自己换回大陆。

城南一战,十天之间,起义军剧增到十几万人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一月,起义军更增加到几十万人了!

城南战后,林爽文挥军再攻诸罗(柴大纪重占)。柴大纪不敢出战,起义军的火箭便一支支射进城里。柴大纪躲在城里放枪、放炮,起义军又赶制了挡炮车进攻。起义军杀声震天,柴大纪命令敲锣打鼓来壮胆。柴大纪请求援兵,起义军又给援兵以狠狠的打击:早先,从台湾府派来的三路援兵,就遭到了三路义军的围歼。那时,正值大雨,泥泞一片,起义军光了脚板,又早把道路削窄,援兵无从转身、无处可躲,损失非常惨重。蔡攀龙率领的1 266人,一下子被歼灭了620多个,其中,丧命的头目就有16名。

乾隆皇帝叫柴大纪出城“进剿”,柴大纪回禀“不敢”,乾隆皇帝只好再派大军,叫陕甘总督福康安代替常青指挥。

由于林爽文、庄大田分兵作战,又由于福康安等声言直捣大理庄,暗地里集重兵疾趋诸罗,与起义军大战于子岭、牛稠山,因而诸罗之围被清军解除。

诸罗解围后,清军集中全力猛攻大理。起义军败而复合、合而复战、抵死不退,大战一日,杀死许多官军;黄昏,又重整阵势搦战,打着火把进攻清军,不料中了清军的埋伏,被敌人从暗中腰击,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。但是,起义军顿时灭了火把,擂鼓冲杀,鏖战不休,直到黎明,才放弃大理,走集集埔。

集集埔前临大溪,就高岸,起义军战士更垒石为高墙,周围垒了好几里长。清军仰攻不得手,就偷偷爬上小半天处,打败了起义军的队伍。

林爽文被迫撤进高山族居住的深山,身边的一些将士却又在猫里社被清军冲散。2月13日,这位起义英雄,在老衢崎不幸被俘。

与此同时,清军抵达南边的千牛庄,袭击了庄大田的队伍,大田走郎桥,负山临海抵抗。清军用舟师封锁海面,进而围困了郎峤山,大田亦被俘。

林爽文、庄大田以及许多起义军将士的家属,被清军残酷杀害了。林爽文、庄大田被凌迟处死,其他一些将士,有的被先挑了脚筋,然后处死。朝廷还将15岁以下(最小的才只有4岁)的起义军将士的后裔,统统阉割,抓到宫里当奴隶!

林爽文的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:迫使弘历两易主将,调动了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七省十余万的兵力,消耗军费银达一千万两。林爽文的起义,敲响了清朝由鼎盛开始转向衰落的丧钟。在林爽文起义的直接影响下,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底和五十三年(1788)初,福建漳浦的天地会员108人,还在张妈求的领导下举行了暴动。林爽文起义,迫使乾隆皇帝不得不在大屠杀的同时,下令罢掉“番、民田界之禁”,允许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自由垦荒,因此,也可以说:林爽文等起义将士,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,推动了台湾生产力的发展,加速了台湾的进一步开发!

七、“逐客民,复故土”——湘、黔、川苗民“乾嘉起义”

平垅吴八月,

上山能擒虎,

下海能降龙,

哪怕清兵千千万!

这是直到今天,在湘西苗族、土家族自治州还流传着的一首歌颂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的民歌。

吴八月,乾州(今吉首)平垅人,出身贫苦,胆略过人,力气特大,据说能举重三百斤。他又关心苗族同胞的疾苦,痛恨朝廷和汉族地主的压迫、剥削,所以,很受群众的拥护。

改土归流以来,生活在湘西、黔东、川北的苗民,苗族旧贵族的压迫、剥削有所减轻,但是,清朝政府和汉族官吏的压迫、剥削却越来越重。

清朝政府在广大苗区,不仅设立了府、州、厅、县的衙门官府,而且设立了镇、协、营、汛的军事据点,实行高压政策:苗民稍有“不法”,立被搜捕;苗民稍有“抗拒”,马上“剿灭”。乾隆元年(1736),黔东苗民反抗压迫,清朝的“七省经略”张广泗,就率大军进行了严厉的镇压:焚毁了1 224座苗寨,“阵斩”了17 600多苗民,后来,又把25 000多名“俘虏”中的一半以上也杀了!随后,还增筑了城防、增驻了清军。

为了控制苗民,清政府强制“苗汉杂居”,叫汉族官吏监视苗民的一举一动。乾隆五年(1740),湘桂苗、瑶、侗族人民联合起义被镇压后,清政府更在广大苗区编保甲、立寨长,实行连坐法。苗民既不能与汉民结亲(雍正五年,1727年规定),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赶集也必须由寨长押去押回。汉官、百户、保长、甲长、寨长,任意勒索,坐吃一半以上的田租不算,还小者逼具酒食,大者强索钱财妻子、置之狱讼;苗民告状,更得先交“规矩钱”8 800文!满、汉官僚私设的“公堂”,贪暴自然更甚了。

官吏和乡绅们通过高利贷进行的盘剥,有“客账”(汉族乡绅放)、“营账”(满、汉官兵放)两种,名目则有“放新谷”、“断头粮”等等,利息是一年翻几番,苗民还不起,就得拿田地“折算”。折算来,折算去,汉族、满族官绅就变成了占有千石、万石谷田的大地主。永绥(今花垣县)厅四郊,原来每一寸土地都属于苗民所有,乾隆末年,竟全部集中到满、汉官绅手里了。贵州松桃地区,情况也大同小异。因此,乾隆五十九年(1794)2月,贵州铜仁小营寨苗民石柳邓,湘西永绥黄瓜寨苗民石三保,便在湘西凤凰厅鸭保寨的苗民吴陇登家歃血立盟,提出了“逐客民(满、汉官绅)、复故土(夺回被占去的田地)”的口号。这口号,当然得到苗民们的广泛支持。大家于是决定明年2月24日(正月十五日)起义。

不料消息走漏了,石柳邓乃于乾隆六十年(1795)2月2日提前起事,首先吹响了苗民大起义的号角。

2月7日,湘西的清军,到永绥去抓人,苗民闻知,当夜就聚集了几千人(乾州平垅的吴八月也率众赶到),一把火烧掉了官军的大营,起义军的灯笼火把,照亮了百十来里的大地。12日,湘西各地的苗民,纷纷围攻当地的城池,吓得乾州游击陈纶,带着营兵首先逃跑。13日,起义军攻下乾州,杀了同知宋如春、巡抚江瑶。镇(今凤凰县)总兵明安图也被当地起义军打死。永绥城仅余清军二百人,也在岌岌可下之中。

不久,石柳邓率领的贵州苗民起义军,也赶来黄瓜寨与石三保的起义队伍汇合。起义军声势浩大,进而提出了“打到黄河去”、“不到黄河心不死”的战斗口号。清朝大震,派云贵总督、四川总督、湖广督抚和湖南提督合兵镇压,并派福康安为主帅、和琳为随军参议,统领全军。

吴八月率领的起义军,给清军很大杀伤。苗民起义军战士,一个个身披铁甲,头戴铁盔,胸围铁链,腿裹铁皮,左手拿着木牌,右手拎着铁镖,口中含着利刃,踏壁穿涧如履平地,翻山越岭行走如飞。他们使的鸟枪,枪身比清军的火枪还长尺余,打得既远又准。他们既三三两两地打冷枪,又蜂拥蚁集地大狙击、大围歼,一支支的官军总是吃亏上当。福康安带兵打黄瓜寨,在鸭保寨遭了截击。两湖巡抚福宁领本部六千兵马,由泸溪增援乾州,在狗(爬)寨遭到起义军的伏击,被打得落花流水,福宁本人也差一点送命,好容易才钻进一辆辎重车逃走。湖南提督刘君辅,在鸭保寨进攻起义军,被起义军团团围住,戳得“遍体鳞伤”,冒死方得突出。

苗民们自己吃着树皮、草根,把菜粑献给自己的队伍,吴八月常以此激励战士们,因此,战士们更加抖擞无畏,很快控制了北至保靖,西连松桃,南达镇,东通泸溪的广大地区,并深入到四川的酉阳、秀山等县。

九月,各部义军共推吴八月为吴王,斗争方兴未艾,不料鸭保寨的吴陇登,却在福康安的花翎顶戴、锦缎盐米的诱惑下,叛变投敌了。11月23日,清军攻占了鸭保寨,吴陇登已经投降。协助吴陇登守寨的吴八月尚不知晓,寨破之后,撤军卧盘寨驻扎,吴陇登佯为溃败,领了三百人混进寨中,12月13日,突然抓了吴八月,献到福康安的营中,吴八月于是被清军杀害。

吴八月牺牲后,石柳邓、石三保领导起义军狠狠地打击了吴陇登等的叛卖活动,派兵夺回了鸭保寨、猛攻下三岔坪,清军和叛徒们被打得惶恐不宁。

不幸的是,嘉庆元年(1796)6月18日,石三保也被叛徒诱捕而惨遭杀害。

清军的攻击力量全部投入了起义军的最后根据地平垅镇。石柳邓担任了平垅保卫战的总指挥。

9月,清军集中重炮围轰平垅。石柳邓和广大苗民一起,在清军的炮火下,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,打死清军守备王泰和等数十人。几个月中,人民还编出了保卫平垅的赞歌:

平垅坪,平垅坪,

三个包脑包龙门;

三个坳,

三个乌鸦飞不过,

三个大炮轰一早晨!

平陇城就这样岿然挺立到嘉庆元年十二月(1797年1月)!石柳邓重伤逝世不久,苗奸吴廷梁就捆了吴八月的儿子吴廷礼、吴廷义投降了。

清军压平了湘西苗民的这次起义,留兵二万,“屯田养勇,设卡防苗”。到嘉庆五年(1800),光在乾城、凤凰、永顺、保靖各厅设立的这种碉卡就有八百多座!凤凰的苗民,不准到泸溪、麻阳去谋生;起义中,苗民得回的一点土地,官府又攫取分给地主和官兵了。这样,贵州松桃厅、湘西永绥厅的苗民又掀起了第二次起义的高潮。

嘉庆九年(1804)底,永绥厅丁牛寨、落寨的石宗四、石贵银发动的起义规模最大。他俩原是吴八月的“将军”和“总统”,也很有组织能力。他们起义后,凤凰县同知傅鼐,带了三千多兵勇来镇压,在阳孟寨吃饱喝足便倒头沉睡,没想到黎明前竟遭到了石宗四等率领的万余苗民的突袭。傅鼐袜子也没来得及穿,光着脚、昏头昏脑便想溜走,又碰上在后路截堵的起义军!只是由于大雨大雪,打湿了起义军炸药包的火绳,他和他率领的残兵败将才没全部丧命。

这次苗民起义,一直坚持到嘉庆十一年(1806)12月,才被镇压下去。

吴八月等领导的两次苗民大起义,前后经历了12年,沉重打击了清朝在湘西、黔东和川东北广大地区的统治,使清朝调用了七省的兵力,耗费了953 000多两的白银,损失了116员将、官(福康安、和琳都是在这里被拖死的),有力地配合了川、陕、楚五省的白莲教起义。吴八月等苗民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这页历史,像万溶江的江水一样,永远流注在中华各族人民的心中!

八、“官逼民反”——川、陕、楚五省白莲教大起义

湘、黔、川苗民大起义之际,川、陕、楚的广大汉族人民的日子也很不好过。乾隆中叶以后,被官、绅逼得背井离乡、逃入南巴老林从陕西南部的略阳、凤县向东,经宝鸡、洋县、宁陕、镇安、山阳等地到湖北西北部的郧西一带是南山老林;从陕西南部的宁羌(今宁强)、褒城向东南,经四川东北部的南江、通江、开县、巫山,陕西东南部的紫阳、安康,直到湖北西北部的竹山、房县、保康一带,叫巴山老林。地区谋生的流民,遭受着地主、商人的双重剥削。木厂的搬运工,扛着二三百斤重的大木枋,必须在陡峭的山间日行40里,睡在山洞或树林里,吃着自备的干粮,厂主把他们叫做“骡子”,不把他们当人看待。盐厂的工人,必须背盐240斤,背兜高出肩膀一大截,重心很高,稍一失足,立即摔下山崖陡峭的山涧而粉身碎骨。歉年粮贵,厂主停业,他们还被解雇。政府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,在这里一再推行“保甲法”;衙役兵丁,更是随时无风生浪、敲骨吸髓。

在故乡挣扎的农民,乾隆末年同样苦不堪言:湖北荆州(今江陵)人民,屡遭洪灾,淹死无数;当阳人民没有粮吃,连树皮也啃光了;枝江、长阳人民,只能吃到观音土,枣阳人民,甚至以石粉充饥;四川重庆、忠州(今忠县)一带,饿殍载道,到处是一幅凄惨的画图。

老实厚道的人民,寄希望于白莲教。

但是,官府却大肆捕杀白莲教徒。老教首刘松,被发配到甘肃隆德县的配所,前来看望他的弟子、新教首刘之协、宋之清等人,也被逮捕、杀害或充军。川、黔、湘苗民大起义爆发后,川、陕、楚官府追查白莲教的活动就更猖獗。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,借着朝廷追查之风,更行压榨掠夺之实。两湖总督毕沅、巡抚福宁、布政使陈淮,平时就贪得无厌,老百姓就编过歌谣讽刺他们是“毕不管,福死要,陈倒包”,如今当然就搜括得更厉害。“不论习教不习教,但论给钱不给钱”,凡是不绐官吏们钱的人,就被按信奉白莲教严加论处。达州有个知州叫戴如煌的,本该离任,但为乘机大捞一把,竟私设衙役五千多名。武昌府(今武汉)有个同知叫常丹葵的,任意敲诈迫害村民,连累无辜好几千人;乾隆六十年(1795),他又到荆州、宜昌一带去“巡捕”,稍得“证据”,便施酷刑,用铁锤猛砸农民,甚至用铁钉把农民钉在壁上!被押到省城去的“嫌疑”分子,每船一二百人。其中,被迫害死的,投尸江上;被严刑拷打死于狱中的,多得连尸首也敛不过来。其他地区的官吏,在搜捕白莲教徒方面,也同样暴虐:安徽有个姓赵的贡生,死了老人,开了亲朋名单,雇轿头派人挨家通知他们来殡葬。王轿头派伙计李自平去通知。官兵在城隍庙抓到李自平,听说李是“王轿(教)头”派来的,又见李兜里揣了许多人的名单,竟差一点把所有人杀掉!

官逼民反,不得不反!

被捕在中途逃脱、隐居在河南新野县教徒家中的白莲教首刘之协,秘密串连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的教徒,约定嘉庆元年(1796)4月17日同时起义。但是,被官吏们日益凶残、屠杀的湖北宜都、枝江人民,实在忍无可忍,2月初就首先举起了起义的大旗,接着,长乐(今五峰)、长阳等地的人民也继起响应。

当阳县令听得消息,立即升堂,命令衙役们赶快严捕本县教徒,衙役们齐声答道:“我们都是白莲教,去抓谁呢?”县令拍桌怒道:“你们反啦?!”衙役们慢声慢气地答道:“反就反嘛,发什么火呀!”县令这才如梦初醒,抬腿想跑,大家一拥而上,拿住他,押到衙门外,叫他左手拿钱一串,右手抓银一锭,游街示众后,杀了他,占了县城。与此同时,湖北远安、来凤等县的人民,也纷纷揭竿而起。

3月10日,王聪儿、姚之富等起于湖北襄阳的黄龙。10月,徐天德起于四川达州、冷天禄起于四川东乡(今宣汉)。随之而起的,还有巴州(今四川巴中)的罗其清、苟文明,通江的冉文俦、冉天元,太平(今四川万源)的龙绍周、徐万富,大宁(今四川巫溪)的陈崇德,以及陕西安康县的冯得仕、林开泰等。

各支起义军中,以王聪儿率领的襄阳起义军最强。王聪儿是襄阳地区白莲教首齐林的妻子。齐林是襄阳县衙的总差役,预计2月23日(正月十五日)起义,不料事泄,2月11日被捕牺牲。跟他同时遇难的共有一百多人,他们的头颅被悬挂在小北门,这就更激起了广大教徒复仇的决心。3月10日,齐林的徒弟姚之富等,便共推王聪儿为白莲教的总教师,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。

王聪儿是襄阳城里人,从小跟父亲流浪街头、走马卖艺,练就了一身好武艺。后来,父亲当茶役,她便和齐林结了婚。夫妻俩看到官吏的贪暴、世道的不平,有着共同的反抗志愿。如今,刚刚20岁的她,丈夫竟惨死于那帮贪官暴吏的屠刀之下,她岂能甘心!她剪去了长发,穿上一身白衣,执鞭跨马,投入了人民大起义的滚滚洪流。她指挥着襄阳起义军,迭攻襄阳和樊城,随又转战于河南的邓州、唐州(今唐河)之间,火烧了吕堰驿,声威大震,逐渐成了四方起义军的中心。

清朝统治者把襄阳起义军看成是眼中钉、肉中刺,拨下白银二百万两,急调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广西等省的军队入鄂,并赦免了流放在湖南、湖北、河南的偷马罪犯作为骑兵助“剿”队,后还调来二万“苗疆兵”,配合湖北原有的军队,妄图首先歼灭这支中坚起义军。然而,王聪儿等迭挫强敌,冲出其包围圈,6月,兵锋直逼孝感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到离汉阳只有一百来里的地方,立时“三楚震动”,吓得清政府马上宣布武昌戒严。襄阳起义军在襄阳一场伏击战,还杀死了清军参将傅成朋。年底,王聪儿率领的这支队伍,更飞渡了刘家河,进逼谷城、光化,把河南巡抚、和的族孙景安(外号“迎送伯”)包围在魏家集(今鄂、豫交界处)。敌人的围歼梦宣告破产。

嘉庆二年(1797)初,襄阳起义军兵分三路攻入河南,再经陕西向四川进发。嘉庆皇帝一再命令加强汉水防御,想把起义军堵歼于汉水之北。但是,起义军却早在清军赶来之前五天,全部南渡汉水,六月,竟到达四川的东乡附近。

四川战场,徐天德、冷天禄率领的起义军节节胜利,早在1月27日(大年三十)就一举攻下了东乡县城。六月,当他们正在东乡附近的白秀山遭到清军的围攻时,王聪儿率领的部队分成黄、白、蓝三队,步兵在前、骑兵在后,突然出现在山沟,向清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。两个多小时的激战,起义军终于把清军击溃。湖北、四川两支起义大军汇合后,统一分编为黄、蓝、青、白等号,并在军中设了掌柜、元帅、先锋、总兵等组织领导,年底,一共控制了20多个州县的广大农村地区。不久,冷天禄部又拿下了临江市,各支起义军于是纷纷赶来聚会,载歌载舞,欢度除夕。

东乡会师后,王聪儿留下李全部,亲率大军,突破敌人包围圈,又杀回湖北,避实击虚、飘浮不定,连连粉碎清军的围追堵截之计,在郧西杀死清军护军统领惠伦等将领,再次进入陕西,与北上的李全部会师于兴安(今安康),后又进入四川境内。嘉庆皇帝大骂王聪儿是“贼中首逆”,勒令各路清军务歼襄阳起义军于汉水之南。王聪儿密令一支人马向东北方向出击,引诱敌人穷追,而后挥军北上,抢渡汉水,发动了汉中大战,猛攻县(今眉县)、直逼西安,迫得清军日夜兼程赶回西安防守。

由于李全部遭受了重大损失,王聪儿才决定不打西安,东回湖北。又由于各路清军尾追不舍,各地地主“乡勇”不断发动远甚于清军的进攻,襄阳起义军终于在郧阳(今郧县)境内的三岔河被围。被围的起义军舍死拼杀,占据山上,奋勇还击,弹药、箭矢用尽,就用石头砸击清军。当敌人得知王聪儿在卸花坡时,便集中全力团团围攻王聪儿。王聪儿沉着地组织了多次反击,终因众寡悬殊,便带领姚之富和十多名女战士,且战且退,直至山顶。清军步、骑蜂拥而上,妄图将王聪儿等活捉,岂知王聪儿等登上山顶,全都纵身跳下了陡峭的山崖,壮烈地牺牲了!这一天,是嘉庆三年(1798)4月21日,王聪儿才不过22岁!

王聪儿是牺牲了,但是,襄阳起义军的余部却又重新杀回四川,与四川各支起义军并肩战斗,给了清军以沉重的打击。嘉庆四年(1799)底,他们发动了苍溪之战,一夜杀死清军副将以下24名军官,歼灭清军无数。嘉庆五年(1800)2月,他们又在蓬溪县的高院场,一举歼灭了大刽子手朱射斗及其率领的一千多名清军。不久,冉天元又率领起义军在江油以西的马蹄冈与清军激战了三天三夜,清军统帅德楞泰险些儿被活捉。

嘉庆五年(1800)夏天以后,清朝政府下令大办地主乡绅的乡勇、团勇和实行“坚壁清野”、碉堡政策,才使起义军的力量大为削弱。但是,起义军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坚持了四年的英勇斗争。直到嘉庆十年(1805),这场轰轰烈烈的白莲教大起义,才被清朝统治者最后镇压下去。

川、陕、楚白莲教大起义,是清代中叶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,它纵横川、陕、楚、豫、甘五省,历时九年半,沉重地打击了清朝政府从全国16个省调来的军队,杀死其副将以下的军官四百余名,一二品的大官20余名,土豪劣绅不计其数(仅四川一省,就不下五六百人),严重地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。清政府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,还消耗了饷银二亿两,相当于它五年的财政收入。从此,清朝就陷入了武力削弱、财政奇绌的困境,迅速地堕入了没落的深渊。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(www.lishixinzhi.com)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干细胞抗衰老中心

nk免疫细胞是什么

生物疗法治疗肿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