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盘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吸盘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幺妹要稳花脸要逗图_[新闻new]

发布时间:2021-09-10 16:16:14 阅读: 来源:吸盘厂家

幺妹要稳,花脸要逗(图)

市曲艺团在排练四川“车灯”曲目《欢迎你到山城》。 唐德坤 摄  不少老重庆口中的“车幺妹”,你知道是什么吗?  在巴蜀民间,逢年过节和庙会演出时,一男子扮“幺妹”坐于彩船上,手把船沿,随唱词做出前后仰俯摇摆动作,面露娇羞忸怩状。另一人则扮船夫手执彩扇按曲调节拍作划船状,边歌边舞,还有传统的板式打法和唱腔作帮腔,向你娓娓道出一个个生动诙谐的故事。  这就是巴蜀民间的“车灯”,它又称“车幺妹”、“幺妹灯”、“车车灯”,或称“彩莲船”、“跑旱船”等。2008年,重庆的四川“车灯”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 四川“车灯”流传民间百年  四川“车灯”起源于清朝末期,当时名叫“小车舞”。按惯例,“车灯”一般在旧历正月闹“花灯”时表演。最初,“车灯”由河南、河北传来,当时因为黄河泛滥和虫灾,两地荒民流落天府之国四川。他们通过表演“车灯”四处拜年,讨取生活费。后来,这种喜庆热闹的表演形式被许多巴蜀民间艺人学会,于是“车灯”便在巴蜀流行起来。  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,传统的四川“车灯”表演者一般为3人,1人饰幺妹,1人饰小花脸,1人饰车夫或艄翁,也有7人表演,增加了4个手执灯笼的“报子”,表演技巧可概括为一句:“幺妹要稳,花脸要逗。”  小众曲艺曾濒临失传  到了1951年,重庆艺人唐心林、孙清河、李康生等人在茶社平台上表演“车车灯”,加上了道具“四叶瓦”竹板和伴奏乐器二胡等,发展腔调中“平句”为“上下句”结构,多达百十余句用于演唱故事及人物,因此又称为“车灯调”。  至此,“车灯”说唱曲调发展为成套音乐,并催生舞台表演的出场、亮相、台步、身段等的规范化。 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四川“车灯”艺人面临着艰难的处境:一方面“车灯”对于艺人自身的素质要求颇高,比如清新的嗓音、敏捷的身段等;另一方面传统艺术又受到多元娱乐方式的严重挑战,渐渐地,四川“车灯”濒临后继无人的艰难境地。  惟一传人夏曼云收徒弟  在2006年2月的一个冬日的重庆,58岁的陈东华和38岁的叶开友跪在地上,向四川“车灯”惟一传人、表演艺术家夏曼云递上了拜师茶。  夏曼云从11岁便开始学习四川“车灯”,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,她曾激动地表示:“车灯在四川曲种中形式最丰富多彩,如果它灭绝了,将悔恨终身。”  年过六旬的夏曼云通过半年考察,终于收下了两名徒弟,濒临绝迹的“车灯”艺术,终于有了延续的希望。  如今的夏曼云,已经收了不少热爱这门艺术的徒弟。她手把手教会他们车灯板的慢板、快板、摇板、碰板等技巧,如何用长约15厘米、厚约1.5厘米的木板奏出多变的节奏,配合唱词,展现这门艺术的百年魅力。  本报记者 何方(本文来源:华龙网-重庆日报 )

至多

微洱科技数字化

护肤资讯

云店